|
|
||||||||
|
|
中西交通的開始 |
前330年,亞歷山大帶領馬其頓軍隊,從地中海到中亞,殲滅以前盤踞的波斯帝國。在今天的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拉,他娶了土著羅珊作一生僅有的皇后。然而,他沒有越過帕米爾高原而涉足今天的中國疆域。 假如亞歷山大來到東土,他會發現一個很對脾胃的局面:兵馬往來,戰國七雄打個不亦樂乎。他東行,會先進入七國中的位置最西的秦。秦國位處今陝西,五百年來坐鎮長達一千公里、日後成為絲路東段的河西走廊的東邊門戶。西來客到中國必先經過秦地,難怪他們叫中國作“秦那” China。
前221 年,秦滅六國,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秦朝和亞歷山大的帝國一樣,燦爛一時,但轉眼即亡。承繼秦制的漢朝維持了四百年。秦漢皇朝的眼界闊大,向世界開放。前138年,西漢遣張騫出使西方,尋求抵抗匈奴的盟友。張騫遠涉巴克特拉(漢稱大夏),帶回關於西域的豐富知識。根據他的情報以及“斷匈奴右臂”的提議,漢朝努力經營西域,置西域都護,是中國第一次統治今天的新疆省。西域平靖,加上漢朝對西方的積極外交,激發貨品交流。日後叫做“絲路”的跨洲貿易開始成形。中國的絲綢大批出口,逐漸西流,傳到地中海時,正值羅馬內戰、由共和國轉變為帝國。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專儒術後,本來多才多藝的皇朝官僚逐漸變成清一色的儒家士大夫。皓首窮經的東漢儒生眼光狹窄,不屑對外交易,痛恨國防經費,不顧匈奴肆虐,動輒鼓吹閉玉門關、放棄西域。幸而他們未能完全窒息漢人的胸襟。班超拒絕背棄剛贏得的盟國,抗拒撤退令,留在西域為漢守諾。他組織西域的人力物力,奮鬥二十年,終於驅逐匈奴,重開絲路。前97 年,班超身為西域都護,派甘英出使大秦;大秦是漢人對羅馬的稱呼。甘英到達中東的兩河流域,臨大海,被當地水手阻嚇,未睹大秦而還。他來得早了一點;假如遲18 年,他可能碰上羅馬皇帝圖拉真親征兩河流域的帕提亞,把帝國疆土擴至頂峰。不過日中將仄,漢朝和羅馬帝國不久就開始收縮了。
班超平定西域,西方使節絡繹前來,其中有來自前所未聞的蒙奇[1]。據西方記載,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位時(118-138年),馬其頓籍的商人提廷安納斯東行至帕米爾,並派從人前往絲人之國[2]。不過他們若帶回有關絲國的情報,也未受到四世紀羅馬首席史筆阿米亞努斯的注意,他仍然依照舊聞傳說:“絲人享受和平生涯,從不知軍戎戰伐。因為溫柔的人們喜愛安逸,所以他們從不與鄰國為難。他們的氣候健康可人,天青風和。他們的樹林光線充足,樹上經常灑水,生出一種羊毛也似的物質。把它浸水,可抽出極細的線,紡之而成絲。從前只有貴族才用的絲,如今不分貴賤皆可獲得。絲人節儉過人,生活安靜,避免與他人交接。當陌生人過河來買他們的絲線或其他產品,他們陳列貨物,不用言語,只用眼色定價。他們如此制約,就算拿不到交換物品,也白白交出他們自己的貨物。” [3] 甘英出西北前往大秦不遇之後69 年,有自稱大秦使者的人從東南到來,登陸漢朝南端的日南,即今天越南中部。範曄《後漢書·西域列傳·大秦列傳》載:“其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
[11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並無珍異,疑傳者過焉。”[4] 象牙等物不見於範曄開列的大秦特產清單,反而是南海一帶的產品,難怪他起疑。羅馬方面,學者沒找到任何遣使絲國的記載。羅馬人一般除了下令警告,不屑遣發外交使節,別說遣使覓新邦交了[5]。116年值羅馬皇帝馬庫斯·奧勒略·安東尼斯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在位五年。“安敦”可能指他。然而羅馬皇帝喜歡自我宣轉,其面貌名號壓上銀幣,眾所周知,遠揚海外,容易被投機家冒名利用。這等投機家,漢朝也見過不少:“奉獻者皆行賈賤人,欲通貨市買,以獻為名。”[6] 那個在越南上岸的“羅馬使者”,想也是同一類人。 以上兩則是兩漢和羅馬帝國的直接交通的僅有記錄,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可能是假。不過,兩大帝國之間,間接的交往卻是不少。對這交通,西域諸國、帕提亞帝國、長途商人,甚至匈奴,都功不可滅。 |
[1]. 《後漢書》 88: 2910.
[2]. Ptolemy, Geography 1.11-12; 1.17. G. K. Young, Rome’s Eastern Trade, Routledge (2001), pp. 188-91.
[3]. Ammianus
23.6.67-8.
[5]. W. Ball, Rome in the East, Routledge (2000), p. 400. Y-S. Yü, Trade and Expansion in Han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pp. 159-60,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