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與鷹象徵中國和歐美運權統治、維持秩序的作風特色。這兩種傳統風格形成於秦漢與羅馬,世界上第一個帝國時代,歷久常新。今天美國霸權有“新羅馬”之稱,而新中國崛起與之對峙,傳統作風猶能影響世局。
《龍與鷹:秦漢與羅馬帝國的興衰,如何影響了今天的世界?》探討中西政治風格成型的時代,從前771年周平王東遷、秦立國,說到316年東晉南渡、華北淪陷;從前508 年羅馬共和國成立,說到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篇幅不大,但組織嚴謹、言簡意賅,除了敍述中西各一千年的歷史,還深入比較評論東西方的政治、軍事、文化。
故事開始時,中國仍在青銅時代、行宗法封建,經濟政治與同時的地中海一帶相比,猶如中國與西方在十九世紀的情況。戰國期間中國迎頭趕上。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國力並駕齊驅,各自創下四百年的輝煌成就。然而世事不全美,稱雄東西世界的兩個超級大國,卒之都敗亡於源自北疆的蕞爾小敵。它們抵抗外侮的能力,被内部腐敗消磨盡了。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非常相似,成爲不少學者的研究對象。然而,它們迥異的崛起過程,在它們的性格上留下了深刻的差別。《龍與鷹》分析政治、經濟、社會、民族、思想文化五方面,探索東西政治風格的淵源,揭露龍式權威側重官僚文治和灌輸教條,鷹式權威側重軍國主義和財閥統治,比較兩種特長在各種環境下的長處缺點。
本書具學術水準,但為不熟悉中國或羅馬歷史的讀者而寫,所以力求清晰,避免術語,解釋因果,兼顧敍述歷史背景和分析評論。直接的比較有點像切磋,每方借鑑對方的經驗,衡量彼此的相對優劣。比較歷史帶來的新觀點,質疑不少傳統歷史的舊說,指出被忽略的因素以解釋歷史疑案,例如秦朝和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導論: 以史為鑑
卷一. 春秋戰國與羅馬共和
第一章.民族江山
1.1. 古代文明
1.2. 並蓄兼容的益處
1.3. 中國的地形與民族
1.4. 東周列國與四夷
1.5. 意大利的地形與民族
1.6. 拉丁殖民與山戎
1.7. 戰爭、政策、民族熔爐
第二章.建國立制
2.1. 鐡、血、政治、思想
2.2. 科技與經濟
2.3. 傳統與社會
2.4. 羅馬貴族派係斗爭
2.5. 擴張的副作用
2.6. 羅馬共和國有多民主?
2.7. 周代宗法封建
2.8. 社會劇變、百家爭鳴
2.9. 法治與人治
2.10.
從貴族統治到中央集權
2.11.
奴隸與自由
第三章.征伐兼並
3.1. 邊陲勢力伺機而動
3.2. 秦與六國合縱連橫
3.3. 從均勢到統一
3.4. 羅馬爭雄迦太基
3.5. 標榜自由的帝國主義
3.6. 義戰與聖戰
3.7. 戰國與戰士之國
3.8. 戰事與軍紀
第四章.初建太平
4.1. 帝國内亂
4.2. 共和式微
4.3. 鷙鷹自殘
4.4. 秦朝興亡
4.5. 亢龍有悔
4.6. 斷裂與延續
卷二. 秦漢皇朝與羅馬帝國
第五章.國運歷程
5.1. 偃兵生息
5.2. 共和外衣下的專制
5.3. 靖世的軍國主義
5.4. 羅馬内亂復平
5.5. 漢初復古分封
5.6. 儒家獨專
5.7. 東漢的文德
5.8. 史學的有色眼鏡
第六章.集權政制
6.1. 皇朝帝國的特色
6.2. 君與民
6.3. 皇帝與皇位
6.4. 政府與精英
6.5. 內朝與外廷
6.6. 地方行政
6.7. 政府規模
6.8. 經濟稅收
6.9. 法律治安
第七章.外交策略
7.1. 歐亞大陸的形勢
7.2. 中國的羈縻勿絕
7.3. 東漢閉關自守
7.4. 羅馬的無限帝國
7.5. 羅馬色厲内荏
7.6. 帝國策略
7.7. 霸權手腕
7.8. 邊陲防衛
第八章.帝國衰亡
8.1. 夕陽無限好
8.2. 蠻人與胡羌
8.3. 社會分化
8.4. 政治腐敗
8.5. 内部分裂據
8.6. 漢末割據
8.7. 匈奴的報複
8.8. 匈人的來臨
8.9. 羅馬末日
8.10. 薪盡火傳
附錄1 漢朝與羅馬的彼此觀念
附錄2 絲路通商
附錄3 秦築長城
世界大事年表
中國歷史年表
羅馬歷史年表
中國皇帝年表
羅馬皇帝年表
地圖 1. 一世紀的四大帝國
地圖 2. 一世紀的絲路
地圖 3. 華東地形
地圖 4. 春秋時代
地圖 5. 意大利和周邊地形
地圖 6. 羅馬征服意大利
地圖 7. 戰國時代
地圖 8. 羅馬布匿戰爭
地圖 9. 秦的興亡
地圖 10.羅馬共和國的擴張
地圖 11.羅馬帝國
地圖 12.兩漢皇朝
地圖 13.歐亞大陸的形勢
地圖 14.羅馬帝國衰亡
地圖 15.東漢衰亡
地圖 16.中國人口分佈(a)2年.(b)280 年
地圖 17.五胡十六國之始
地圖 18.西地中海的蠻人割據
參考資料
|
|